卷六篇二:小提琴奏鸣曲K379

都不记得多少年之前了,我买了一套EMI廉价版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集(并不是全集,也不全是小提琴奏鸣曲),直到多年之后它成为了我最爱不释手的一套唱片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它到底见证了我生活的多少沉浮和多少坎坷。这套唱片其实很出名的(否则EMI也不会把它再版),钢琴是隆克维奇,小提琴是齐默尔曼,这两位当年尚是新秀的乐坛才子的录音一经上市便好评如潮,事实上,他们的演奏的确是沁人心脾,有种说不出来的磁力,以至我现在即便已经有了很多其他的版本(演奏者都是如雷贯耳,资格比这两个人更老的音乐家),仍旧只愿意听他们两个人的版本。

或许因为曲目位置的缘故,第一张CD的第一首曲目,也就是K379(G major),是最让我心醉的一首,不仅仅在这套唱片中,也是在我听过的所有曲目中。

当然,两位演奏者的演绎真是功不可没,虽然说个人觉得他们的诠释色彩有些暖,感情比较奔放(年轻人嘛),缺少德奥正统演奏家的内敛和克制,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冲动和热情却将莫扎特的这几首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歌唱性展现地淋漓尽致,而这正是这套演绎的成功之处吧,起码它是我被深深吸引的原因。

尽管莫扎特的时代,古典音乐的曲式经过海顿等人的摸索,已经相当规范,但是他在创作的时候,依旧不会拘泥于小节,尤其是在那种不需要公开演奏,只是在小的范围内演奏的室内乐,更是自由无比,所以K379并不是按照传统的快-慢-快的奏鸣曲式结构写成的,它的第一乐章是一个柔板,第二乐章才是快板,第三乐章则是一个变奏,乐章安排看起来非常随意。而在乐思层面,这首奏鸣曲没有后来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中的那种交响曲精神的影响,而是一首纯粹的室内乐,冲突被弱化到几乎完全消失,代之的是更加平静,美妙,和谐的旋律,这种旋律真的会让人感觉到莫扎特希望小提琴像女高音一样歌唱起来。虽然第二乐章是一段狂飙风格的乐章,但是它之后的变奏曲更像是这首奏鸣曲的主要部分,至少我这么认为。它的这种结局更像是莫扎特让这首音乐变得更加纯粹,更加内敛,而不需要过多的精神隐喻的希望。

事实上,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三乐章的奏鸣曲了。记得多年前,我和一位同样爱好古典音乐的小姑娘一同聊到这首小提琴奏鸣曲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哼起了这首奏鸣曲的主题,从那个时候到现在都感觉过了很多时代一样,过去的回忆都成了破碎和残缺的思念,而我依旧是一个人听着莫扎特,似乎除了年龄,什么都没有改变,这些没有改变的东西里面,只有我对莫扎特的爱,是让我感到无比欣慰的。

2012年2月14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