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篇九:最难的表达

实在不懂怎么会忽然想起这个题目,然后这个题目还和莫扎特联系起来。其实,这几天我几乎就没有听莫扎特,甚至我已经好久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听音乐了。也是,自从来了美国之后,其实并没有安顿下来。当然,并不是自己不能安顿,只是我想追求的东西太多了,宁愿放弃安顿下来的机会,继续在路上漂泊,和命运玩捉迷藏。现在,我真是名副其实的“漂泊的中国人了”,也算如愿以偿了。

岁月的磨难越深,经历的事情越多,对一些事情的了解也就越深。譬如,我以前理解不了我爸爸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有本事却一点没有飞黄腾达的心思,甘愿穷一辈子,现在我开始理解他一点了。我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心态变成了另外的一种境界?但是,在我对一些东西看地更开明的时候,我和另一些东西却渐行渐远。

以前对莫扎特音乐之中的沉静,平衡,看的很自然,从来不会问为什么,也从来不好奇这种感情发生的奇异。我会时常赞美和慨叹莫扎特在纷繁的尘世和无尽的苦恼之中写出那么多不带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抱怨,单纯地歌唱美的音乐。但是,现在我却特别好奇他为什么能够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还能那样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真的那么强大?强大到他的音乐不被他生活的大部分经历所辐射,而仅仅属于他内心之中最安全的那部分。然而,大多数人,那一部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腐蚀了。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的内心也很强大,但是慢慢地我感觉到我也似乎在挣扎。我后脑勺有一个骨头是突出来的,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是龙的化身,因为我觉得那个骨头就是龙角。后来我听说这是反骨,有反骨的人总是不安现状,变来变去。而我的前半生活生生得验证了这个说法。我的确总是不安现状,变来变去,我生命中总有追求不完的东西,为了追求新的东西,我宁愿放弃来之不易的稳定和前途,去追随那些未知的东西,对我来说,希望总是我生命的动力,而我的希望却永远藏匿在未知之中。

这几天我其实听了几首海顿的中期交响曲,发现一首表现力极强的交响曲:第四十八号:“玛丽亚泰雷莎”。我转念一想,海顿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其实很低的,如果是我,是肯定沉不下心去写这么好听的音乐的。因为我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拼搏,而不是安于现状,去创作,去沉醉,尽管我去拼搏的结果可能会一无所获,甚至得不偿失。莫扎特的生活轨迹似乎更加值得我去惺惺相惜,他至少背叛过自己的父亲,背叛过自己的雇主,自己抓住了自己命运的船舵。其实,很多时候,让别人来给自己生命来掌舵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有可能你自己的掌舵技能很差,而别人却有很多经验。但是,自己给自己掌舵很多时候却附带着更多信念的东西,或许我自己会翻船,但是我确认我努力过了,我确认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的一生之中,我存在过,通过我自己的意志和行动。

海顿和莫扎特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其中一个原因或许就在于此吧。海顿的音乐就像一大幅画像,色彩斑斓,赏心悦目,但是它永远是那幅画;莫扎特的音乐却像一个小小的魔方,看上去它的空间永远是那么小,但是你转一下,看到的东西就和刚才的不一样了。这就像每个人的生活,如果让别人去为你安排,可能会非常令人羡慕;但是如果自己去闯荡,就不得不做好长时间和贫穷,未知,以及孤独为伴的准备。然而,你的生活也像一个魔方一样,你只要努力一下,生活就会变化一点。所以,海顿的音乐听多了就会觉得总是在听同样的东西,莫扎特的音乐却没有这种感觉,这可能便是那么多人被它吸引的原因,不管是简单的人还是复杂的人,前者听到美的旋律,后者听到深邃的宇宙。

但是,这样的表达该有多难啊!莫扎特的内心该有多么强大才能将他生活的酸甜苦辣,将命运和他开的那些玩笑换成我们现在听到的那些音乐呢?换做普通的人,或许早就放弃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