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明成祖

唐太宗和明成祖,是两个很值得一比的皇帝,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却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又是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和探究的地方。

二人之相似,的确不少。比如都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汉人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两人登位都是通过政变的形式实现的,两人都有足以笑傲历史的文治武功,当然,两人的成就离不开手下的极强的文臣武将。

二人之区别,却更加明显。唐太宗几乎没有杀功臣,并且终其一生一直虚心纳谏,求治;而明成祖却和明太祖很类似,很多他的功臣在他在位的时候或者得不到善终(比如谢缙),或者被他随意处罚,一关就关到他死(夏原吉);对敌方的人更处置极重,更不说中用。唐太宗依托李靖等武将,击溃突厥,收复西疆,建立赫赫武功,降服了四方夷狄,而明成祖五次出征蒙古,大多无功而返,并没有对蒙古造成太多威胁,反而扔了河套,后来两百年蒙古一直是明朝大患。

二人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对于敌方人才的态度上。唐太宗和魏征的事迹两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魏征一开始并不属于唐太宗一方,而是处于和他争位的李建成一方的,而且魏征还给李建成谏言献策先发制人,如何杀掉当时还是秦王的太宗。李建成没有听他的建议,后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魏征做了俘虏,唐太宗问他挑拨他们兄弟之间争位,该如何处置,魏征正言道:“太子当时如果能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杀生之祸了”。唐太宗听了非但没有置之死罪,反而因魏征在这一席话之中所表现出的刚直而马上收为自己的大臣,后来魏征不辱君望,做了十几年的谏臣,太宗也虚心纳谏,不因为以前的间隙而有所别心。君臣二人,成就了贞观之治。

而众人所熟悉的“托塔李天王”,“战神”李靖,一开始更不是李唐阵营的人物,反倒是忠于隋炀帝的一个小官,他在马邑看到李渊有反隋自立的动向,曾经计划亲自前往江都向炀帝打小报告,当然最后没去成,在路上就被李渊截住俘虏了,并且被判了死刑,最后多亏李世民爱才识人,才劝说李渊刀下留人,从此李靖就进了李世民幕府,帮他打天下,争皇位,拓疆土,慢慢成就了后人所熟知的赫赫武功。

而和这佳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成祖对建文帝大臣的态度。且不说他杀掉在靖难之役之后投降的原属建文帝的盛庸,耿炳文,且不说他把最初建议建文帝削藩的齐泰,黄子澄灭族,单就灭了方孝孺的十族,成祖在历史上便不再配和唐太宗同享千古圣君的地位了。唐太宗之时,朝廷对刑法极度谨慎,一度一年才有二十三个死刑犯,几乎没有过将罪人灭族的行为。他自己的功臣,更是全部得以善终。他的很多人才,都是来自所谓敌方的阵营,比如原属隋朝的屈突通,原属李建成方的魏征,王珪,他们或者建立赫赫武功,或者一腔热血治国安邦。在这方面,明成祖几乎无法和唐太宗相比,敌方的人他绝对不可能去用,不仅不用,还动不动灭九族,灭十族,就连自己的人,想得善终也不容易。帮他编了《永乐大典》的谢缙,被活活给冻死。不能不说残忍。

成就帝王之业,并不一定要残忍,明成祖的确冷血非常,他的很多功臣,往往说几句他不爱听的话,就被关到大牢,过了很多年,他再问一句:“某某某还活着吗?”,这些昔日的功臣就马上被处死了,而唐太宗经历隋末内战,后来又征伐突厥,高丽,却没有养成明成祖冷血嗜杀的个性,也从没有被后人看作残忍。若去读历史,你从不会看到他因为自己多强而骄横,大臣说不爱听的话他照听不误,并且有错必改。同时你每每可以看到他因为自己的某个良臣得病或者去世而痛哭流泪的记载,不管这些人以前是一直跟随他的还是投降他的。当看到他在魏征死后,将魏征葬在昭陵,时时登楼眺望的时候,连我都感动地想哭。历史上没一个皇帝能做到他这样了,在我心目中所有皇帝中只有他配的上是“独步古今”的“千古一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