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尔第和犹滴的胜利

维瓦尔第在世的时候不仅仅以其小提琴演奏和作曲而闻名,而且也写了不少非常优秀的声乐作品,其中包括已知的四部清唱剧,但是这四部清唱剧中,只有一部流传至今,它就是《犹滴的胜利》(Juditha triumphans devicta Holofernis barbarie)。这部在中国鲜有人知的清唱剧其实也是一部应景之作,当然能够流传至今,依靠的还是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维瓦尔第在1716年应邀创作了这部清唱剧,脚本由Iacopo Cassetti 根据《圣经》中的“次经”《犹滴书》撰写,所以说在这里,把清唱剧按台湾的习惯翻译成“神剧”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个故事连基督教都不相信是史实,而仅仅把它当作神话来看待。维瓦尔第之所以应邀创作本剧,是因为在那一年,威尼斯人在最后一次“克基拉之围”中最终战胜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虽然这个事件现在已经是无人所知,但是在地中海历史上却影响深远。威尼斯和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对抗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时期,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的战斗中,威尼斯人已经和希腊人一起抵御奥斯曼的军事进攻,在拜占庭故地基本被土耳其人占据之后,威尼斯人依旧在地中海东岸占据了一些据点,其中之一就是希腊西部的克基拉岛,自然被奥斯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几百年间数次进攻该岛,但是威尼斯人都成功赶跑了蛮族。发生在1716年的围攻战是土耳其对该岛的最后一次进攻,威尼斯人在德国人舒伦堡(Johann Matthias von der Schulenburg)的领导下,击退了奥斯曼苏丹的军队,那个时候,奥斯曼帝国经过几百年和欧洲的拉锯战,已经是日暮途穷,“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开始转为守势。这次的胜利,当时在欧洲引发了极大的轰动,被誉为欧洲基督教文明对蛮族土耳其的重大胜利,所以到处张灯结彩,用现在的话就是“喜大普奔”,更不用说威尼斯了,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当时已经享有“音乐会大师”美誉的维瓦尔第接受了创作一部清唱剧以庆祝这一天大的喜事的重任。

了解了这部清唱剧的时代背景,对这部清唱剧的取材就不会感到意外了。这个来自于《圣经》的故事讲述的也是关于击退蛮族入侵的胜利,尽管胜之不武,不像威尼斯人大败土耳其那样酣畅淋漓,但是也算照猫画虎,有模有样了。

那么,为什么说它胜之不武呢?因为这个犹滴的胜利,是历史上最早的美人计之一,靠的不是光明正大的武力对抗,而是女色的诱惑。根据《犹滴书》,残暴的亚述军队围攻以色列城市Bethulia (虚构的城市,希伯来语意为“处女”,学者们认为暗指耶路撒冷),城内的寡妇犹滴出城靠美色色诱敌军主将Holofernes,把后者灌醉之后,用刀将其斩首。亚述军队临阵失去主将,群龙无首,遂循去,就此Bethulia之围因一弱女子之功而解除。尽管这个故事连基督教都认为是纯粹虚构,但是其戏剧性和象征意义仍旧激发了后世艺术的灵感,从文艺复兴到近代,一直是艺术创作的一个热门主题,而维瓦尔第在自己祖国军队击退当时欧洲人同样视为蛮族的土耳其人之后,这个题材既广为人知,又在政治层面上和威尼斯人的胜利如出一辙,自然欣然选择这个题材。

在这部清唱剧之前,维瓦尔第已经完成了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包括《和谐的灵感》,《异乎寻常》,还有几部声乐作品。我们能够从这部清唱剧中看到相当纯熟的管弦乐技巧和典型的维瓦尔第风格,他的协奏曲创作经验被很好地应用到声乐中,乐队部分和声乐部分的平衡感保持地非常好,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管弦乐部分盖过了人声,这在当时的声乐创作之中,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突破。

这里不得不提这部清唱剧首演时的乐团:当时维瓦尔第所任职的皮耶塔孤儿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因为乐团的成员都是女孩,所以清唱剧中的角色无论男女,都由女声来演唱。除了代表亚述军队和Bethulia妇女的合唱部分之外,还有五个单独的角色:犹滴(女低音),Holofernes (女低音),Vagaus (Holofernes的宦官,女高音),handmaid(犹滴的女仆,女高音)和Ozias(Bethulia的高级祭祀,女低音)。值得注意的是,维瓦尔第在音乐中为一些特别的乐器(比如竖笛,双簧管,曼陀林等)写了不少美妙而且独特的乐段,为了是给皮耶塔孤儿院乐团中擅长此类乐器的女孩一些炫技的机会,真是个好神父。

这部清唱剧是维瓦尔第声乐作品的代表作,尽管现在鲜有人问津,但是其绚丽的配器,美妙的旋律,还有对不同人物性格的挖掘,无疑证明了这部清唱剧极高的欣赏性。记住,在当天首演的时候,威尼斯人的英雄舒伦堡将军就是其中的听众之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