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音乐中的黎塞留—谈谈拉莫音乐的“现代性”(上)

以前我曾经说过,歌剧我只听两个人的:一个是莫扎特,一个是拉莫。我听音乐也是很挑食的,声乐其实不是我太喜欢的领域,因此歌剧听的并不多,那些常规的和主流的歌剧大家(比如威尔第,普契尼,甚至瓦格纳)的歌剧我没几部喜欢的,甚至普契尼的歌剧我连尝试听听的想法都没有。但是,唯独莫扎特和拉莫的歌剧,我却一遍又一遍[……]

Read more

绵山

九月初二游介休绵山,有感介子事迹而作此诗。虽为歪诗,然自入职场以来,未有一句所出,今有诗兴,真幸甚也!

昔年介子栖贤处,君王一炬化期颐。

唐塞幽门出道观,天桥深洞现佛旗。

只为采薇云岭间,不言封侯帝子居。

十九年中未礼贤,何必焚山又寒食。

卷七篇一:Loser的赞歌——古尔达的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

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一度是我最讨厌的几部莫扎特的作品之一,可能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小调作品吧。其实,莫扎特的所有小调音乐我都不太喜欢,虽然说我有点多愁多病身的儒生气质,但本质上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倾向于苏东坡,冯道这些人的豁达和乐观的情绪的,虽然说要做到这些也是很难,但是对我来说,以玩笑的态度对待[……]

Read more

哲学和人大往事(一):先说个大概

人大这个大学,不能说大,我2003年进校的时候就中关村大街59号那么一个很局促的主校区,从东门到西门也就十分钟就走完了,校内也没有什么太好的风景,除了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剩下就是散布其中的学生宿舍楼了。关于人大的地方,也是说来话长了,有很多故事,比如人大的书报资料中心是以前的段祺瑞故居,但[……]

Read more

哲学和人大往事(序)

昨天,从新闻上得知哲学家普特南(Hilary Putnam)于2016年3月13日去世。这则新闻在其他人眼中,可能还不如前几天去世的Alan Rickman的新闻有价值。但是对我来说,普特南的死,触动却很大。

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在哲学界混了,但是毕竟是学过六年哲学的正宗的哲学科班毕业生,而且也是[……]

Read more

卷六篇十:渡世间的鬼——解读莫扎特音乐的另一个视角

过年之后,我看了看《金瓶梅》这部奇书,自觉都已过了而立之年,已经有了剥去其淫秽外表而窥探其世情风俗画的意境的能力,事实上,我的确在书中看到了种种大悲凉和大伤怀。不是有句评价:“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我对号入座了一下,竟然发现[……]

Read more

LSAT Horror stories

在右边的链接里面有一个TLS,是一个美国人比较著名的讨论LSAT和LAW SCHOOL的网站。这个网站信息很丰富,有时候也会读到一些有趣的东西,现抄录一些。

先写出我的点评:LSAT之难众所周知,这不仅仅是我们母语不仅不是英语,而且跟英语一点亲属关系都没有的中国人的感觉,还是母语是英语,在考L[……]

Read more

无题

近几个月来,为了培养自己的深入阅读的习惯,看了许多法学和哲学的原文著作。最近我在读卡恩(Paul W.Kann,)的 Legitimacy and History. 刚才读到一段,是讲Story 的宪法理论的一段文字,现抄录如下:

Rather, history is for him the[……]

Read more

舒伯特,他的即兴曲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李尚隐:《春日》

 

虽然现在我的唱片数量很多,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却仅仅有三张肖邦的唱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讨厌肖邦,我并不讨厌他,然而我在他的音乐之中的确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情感共鸣.听音乐也是要讲[……]

Read more

舒伯特的音乐

还有一个请求:我的诗,你们听过上百次,
那些拙作,写于我胡思乱想之时,
它斑驳陆离,记录了我的整个青春年华
埋在心里的事.朋友们,那些诗笺
寄托着我的梦想,我的憧憬,
饱含着我的泪水,我的爱情,
它保留了我的全部生活.

                            —[……]

Read more

一壶让人沉醉的老酒:克路易坦的奥芬巴赫

前几天看到有一期爱乐里面介绍法国指挥家克路易坦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才华被忽视的指挥家。

我对克路易坦虽然一经早有耳闻,但是一直没有缘分听听他的唱片,可能是因为他指挥的强项是法国音乐,而我聆听的重点目前还集中于德奥音乐,所以一直没有收他的唱片。但是我早就知道,要想听原汁原味的《霍夫曼的爱情[……]

Read more

舒伯特的室内乐:风格和诠释

话说,好久之前,我打算写一写舒伯特,计划把我所听过的所有的舒伯特的音乐都写一写,但是写了几篇之后就在也找不出写作的冲动了,这倒不是舒伯特的音乐我不喜欢了,我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听他的音乐,只是因为到了学校之后经历了一大堆不高兴的事情,在那种心情之下我是我无法去好好的写舒伯特的,但是现在生活慢慢地开始变好[……]

Read more

中华领土扩张简史

转载声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讲中华领土扩张的文章,觉得写地不错,特转载于此。

国际政治里面,经常有领土争端,天朝最喜欢用的一句话就是自古以来,怎样怎样,但其实这个就是宣传口号。自古以来,中国的土地,其实没多大,就是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大概这么几个省份。这几个省份就类似北美独立时候的十三[……]

Read more

海顿最后四首钢琴三重奏

有时候很多事情发生地都非常巧合,昨天我去外文书店买巴赫的唱片,看到一套美艺三重奏团演奏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的环保装(9CDs),当时立刻就想起了自己现在拥有的唯一的一张海顿钢琴三重奏唱片:SONY古乐版的最后四首三重奏,同时想过几天巴赫的一些唱片听完之后把这套9CD的全集也买下,然后把NAXO的弦乐[……]

Read more

那些被大师站在肩膀上的“准大师”

凯鲁比尼等

说起大师,自然会想起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殿堂级的人物,这些作曲家的音乐也是最被音乐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演绎和诠释,被音乐爱好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聆听的天籁之音,但是这些大师,毕竟也是有一个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即使像莫扎特这样的神童,他的那些音乐也并不都是出自自己的天赋灵感。这些作曲家的[……]

Read more

开始系统听拉莫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歌剧的人,所喜欢的歌剧也就那么几部,在喜欢的歌剧作曲家中,除了莫扎特,最喜欢的便是拉莫了。我想这并不是偶然,在这两人的歌剧中都有能吸引我的气质,莫扎特的是其自然留露的情感,而拉莫则是其严肃而理性的优雅。换句话说,二者的歌剧对我的价值,并不在于歌剧本身,而在于其歌剧背后的理念,而其他人[……]

Read more

《金枝》补遗

《金枝》是英国人弗雷泽花了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人类学和民俗学著作,通过对古意大利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野蛮习俗进行解释,把他所收集到的世界范围内的民俗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整理,使那些看似毫无联系、杂乱无章的各地的原始风俗和遗迹变成了一个极富逻辑和生命的整体。早在大学的时候,教我们宗教学的何建明和何光沪教授就都[……]

Read more

迟来的观感:佩拉西亚2014年北京音乐会

距离11月6日佩拉西亚的北京音乐会结束已经将近一个月了,期间我甚至都忘了这次音乐经历了,但是事实上我个人对这次音乐会还是蛮重视,尤其是它算是我第一次主动去现场听大师级人物的音乐会。在此之前,我基本是一个唱片控,对现场音乐会没有什么兴趣,总共听过的音乐会屈指可数,而且都不是名家音乐会,现在我已经忘了那[……]

Read more

出差中听贝利尼

前几天我收到Vlerick负责Career Service的大妈Joke(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不过想想中国人也会取名为某笑,也就不足为怪了)的linkedin邮件,问我找到工作没,她在统计我们班的就业率,我于是把自己Linkedin的工作填上了Analyst,没想到还收到几个同学们的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