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富豪钢铁巨头莫尔达绍夫(Mordashov)的游艇为防止被欧美扣压,停靠在了中国香港水域,引发了一起不大不小的口水战。相比最近中外各种大事,该事件显得并不起眼,但却凸显了在中美全球对立状态下,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香港所处的困境。
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的要求是基于恐吓,而非国际法。对于本事件,美国方面一如既往“霸气”警告香港,10月5日游艇抵达香港之后,美国国务院便表示香港应履行“国际法律义务”,对莫尔达绍夫进行制裁,而非提供庇护。有香港本地法律学者也附和,警告在香港的个人或者实体如果和受制裁的俄罗斯人有业务来往,可能受到二级制裁。但是美国的要求显然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香港自始至终未加入欧美制裁俄罗斯的行列,而且相关的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决议、WTO协议)也不能提供任何强制香港执行美国要求的依据和程序。所以,美国的要求,与其说是基于“国际法律义务”,不如说是基于其全球霸权的恐吓。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恐吓,港府的回应就显得不温不火,但也明确表示了官方的态度。港府在美国发表声明后表示无义务执行制裁措施。李家超在10月11日的记者会上直接回应香港只尊重联合国的决议,而美国的行为在港并无法律基础,因此不会就制裁采取行动。李家超还强调这是尊重法治的决定。但是,这个问题,不是一句简单的“尊重法治”回应就可以解决的,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尽管双方都拿“法律”来说事。
美国的目的,绝非仅仅针对俄罗斯富豪。美国对香港的恐吓,并非始于香港吸引来自俄罗斯的资金,也不会因香港加入制裁俄罗斯就停止。早在2020年,香港就先于莫尔达绍夫成为美国制裁的对象。而如今,美国利用强势的美元加息大潮驱赶大量欧美资金离开香港,欲置香港于死地,香港金融市场承压已久。在此情况下,有来自欧美之外的资金进入香港,反而可能有助于缓解香港金融市场的压力及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不少俄罗斯个人和企业在陆续被欧美金融市场制裁和拒绝后,开始转向香港,因为这里是比伦敦和纽约更友好的司法管辖区。面对以上的事实,美国显然是借莫尔达绍夫游艇事件,进一步敲打香港。美国对香港的恐吓,表面上是逼迫香港“履行国际法律义务”,实质上是为了阻止香港金融市场的复苏,“一石二鸟”的算盘打的很好。其实已经有西方媒体在一旁造势,FT在一篇专栏报道中,直言不讳地说道,俄罗斯公司将香港视为避风港,“是香港作为金融中心衰落的表征,而不是解决方案”[1]。
在中美脱钩的国际大背景下,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本身就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相比新加坡,香港在政策上的自由度会有所受限。另一方面,香港又必须维护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是香港的立城之本。这就形成了一个难解的结,但是,事在人为,再死的结也有解开的方法。昔日瑞士在二战期间左右逢源,大发横财,奠定了其现代金融中心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瑞士政府智慧和手段。如今复杂诡谲的中外形势,对现任香港执政团队的判断和能力,也不失为一个难得的考验。
[1] FT,“Lex专栏:俄罗斯富豪投奔香港不是好事”<https://www.ftchinese.com/story/001097533?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