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年前,现在的世界大部分地区是欧洲列强耀武扬威的竞技场,东到亚洲,西到墨西哥,南到非洲,北到波兰,到处都有英法德俄等西方国家的政治黑手.
而这些西方国家,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英法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国家政营,这些国家奉行利益之上原则,国家的政策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更改,英国政坛有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另一个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地理位置欠佳,没有赶上第一波殖民潮流的红利,再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差英法等国一截,但是又自诩身高,整日沉迷于自己统治世界的美梦中,这种幻想也直接影响了德国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或者说,正是这种理想主义的政治模式,带动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正是这种理想主义的政治,为德国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在这些国家之中,大英帝国从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二战期间的近400年的时间之中,一直都独领风骚,殖民地的面积之广,英语文明的影响之深和对当今世界的荼毒之巨,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望其项背. 一个地处偏远的岛国能称雄全球四百年,将无数东方帝国揍地满地找牙,甚至有的国家的人现在都愿意它能多殖民自己的祖国几百年(可参见诺贝尔奖得主刘晓波名言),不可能没有几把刷子.事实上,英国的政治智慧几乎数不胜数,大英帝国的这段历史真的很有价值去细细研究,是世界政治智慧的宝库.无奈当今世界已经没有几个人再对这个昔日帝国有多少崇拜了,除了它的高等教育仍旧艰难地维持着稍微领先的地位,其它的方面都已经全面让位给了美国.事实上,美国的当今的发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身的先天优势和运气,而不像大英帝国,真的是靠自己的实力称雄世界四百年.所以, 虽然别人不屑于研究,但是右堂将在今后的文章之中点评一下大英帝国的政治智慧,以供有识之士参考.
许多人都知道当今南亚地区和中东地区被称为世界两大火药桶,尤其是印巴世仇,从两个国家爱独立到现在,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而英国当年在处理印度独立问题时候采用的”分而治之”策略也因印巴分治而闻名于世. 但是,很多人不知的的是,英国人其实很早就熟练地引用这一政治手段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而且不仅仅用于印度,世界上很多地区都被英国分而治之过.
这种策略,对于英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最后无奈的权宜之计.在它统治了这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幅员广阔的殖民国家近四百年之后,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都通过暴力或者和平的方式争取自己的独立,大英帝国的统治者们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于是那般绅士们小眼睛一转,合计道与其疲于奔命地到处镇压,维持自己的面子,还不如现实一些,让这些地方独立,但是争取英国的利益最大化,如何才能给英国利益最大化呢,那就是让这些国家的人内斗,他们越不团结,英国就越能继续从中渔利,于是分而治之的策略成为了大英帝国在无力维持自己在某地的统治后最后的一着杀手锏,别看它显得很无奈,但是的确是最现实的策略.试想,即时英国使出吃奶的力气去镇压殖民地的扛着,最后肯定也会失败,毕竟英国本土就那么点人,再加上两次大战损失了不少国力,不仅仅不会维持英国在这些国家的统治,甚至有可能把自己拖到战争的泥潭,最后沦为二等国家.而如果让这些殖民地的人自己打起来,英国不仅仅省去了镇压这些地方的成本,专心本土事务,而且还能通过在殖民地双方的平衡实现继续影响这些殖民地的目的,岂不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之中,鄙人就列举一些英国分而治之策略的典范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欧洲
对欧洲,英国自古以来就实行所谓的”大陆均势”策略,这种策略也是英国后来在其它地区屡试不爽的分治政策的雏形.也正是因为英国有多年的分治欧洲的经验,它后来在分治印度,巴勒斯坦等地的时候才能如庖丁解牛般娴熟和精明. 对于英国这么一个处于欧洲大陆的外围的岛国来说,欧洲大陆的团结是它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它一直以来的头等大事就是维持欧洲的分裂,让各个大陆的国家打来打去,它好从中渔利和维持它对欧洲的影响. 所以,每当欧洲出现统一的趋势,英国肯定是第一个跳出来打破欧洲的统一大梦. 所以拿破仑这么一个胸才大略的统帅, 愣是被英国组织的七次反法同盟给扼杀掉.虽然在此期间,英国首先一个接一个地换,但是它的政策却惊人的统一: 遏制法国统一欧洲,一次反法同盟被瓦解,组织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把法兰西帝国给肢解了. 所以,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当属欧洲国家.
爱尔兰
作为英国最近的殖民地,爱尔兰于17世纪便被英国占领,1801年正式并入英国,但是英国仍旧以对殖民地的态度对待爱尔兰,使得爱尔兰人对英国没有归属感,尤其是1845到1852年期间的爱尔兰大饥荒时英国所表现出来的漠视的态度,更是加深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最终导致了20世纪初的爱尔兰独立战争.但是,此时的英国人又对爱尔兰人耍了他们的小把戏,英国人看到爱尔兰人分为天主教信徒和新教徒两大群体,于是通过操纵选举,在被迫允许大部分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独立的时候,把北部信仰新教的6个郡留在了英国的范围内,成为了如今的北爱尔兰. 在北爱尔兰内部,又分为希望留在英国的联合派和希望希望加入爱尔兰共和国的民族派,两排持续进行武装斗争,一度成为世界热点话题.
印度
二战之后,印度独立的浪潮到达了顶峰,尤其是甘地所倡仪的不合作的策略让英国无所适从,于是英国玩了它最擅长的损招,利用印度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集团,把印度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部分.这次分治对于原属一个印度的印巴两国,至今没有看到任何积极效果,反而从分治第一天开始,就伴随着暴力,死亡和战争.知道现在,印巴两国都互为世仇,互相猜忌.当然,印巴分治让一个国家得到了意外的好处:中国. 其实,中国自古对南亚事务无太大兴趣,但是因为和印度存在领土争端(也是英国做的好事,见下文), 所以不得不重视自己在南亚地区的利益,正好,英国帮中国把南亚分为印巴两国,所以中国可以通过扶植巴基斯坦来制衡印度.现在,南亚对中国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个是巴基斯坦人,称中国人士最好的朋友.这种感情是真实地存在于每一个巴基斯坦人的心中的,右堂有亲身的感受.当我第一次来纽约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在路上随便找了一个人问路,那人对我特别热情,亲自把我带到了我要去的地方,最后他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当然说是啦,然后他充满善意地对我说,他是巴基斯坦人. 而印度人则对中国充满猜忌和恐惧,甚至还收留60年前叛乱的藏独分子.
藏南
藏南地区本来毫无疑问属于中国的西藏地方,这里的民族不想其他被英国分裂的地方,只有单一的藏族.但是,硬生生被英国(当时是英属印度)从西藏分裂出来. 1913—1914年,在由英国策划的“西姆拉会议”上,英属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亨利·麦克马和西藏政府(即噶厦)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将英藏划定的“印藏分界线”加入到换文地图中,签订了“西姆拉条约”,人为制造出“麦克马洪线”,把历史上长期属于西藏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参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中方则拒绝承认,没有签字。直到现在,中国政府也未曾承认“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但是,印度独立之后,趁中国国共两党内战之际,以继承原英属印度领地为由,进入藏南,并且与1951年占领达旺, 到1960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虽然,中共于60年代一度派兵重新占领该地区,但是未能长守,不久重新被印度占领.印度为了强化对该地区的占领,不断对藏南进行移民,并且在此地成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藏南问题,日后势必成为了中印两国战争的诱因,虽然目前中国对”阿鲁纳恰尔邦”还仅仅采取被动的不承认立场,但是这个地区必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南亚火药桶,甚至可能成为中巴联合绞杀分裂印度的导火索.所以,印度占领这个地区其实是很失算的,它必然会成为一个摊手的山芋.
苏丹
1989年,英国占领苏丹,后者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国统治苏丹期间,严厉限制苏丹北部和南部的交流.英国对南部苏丹的经济发展保持漠视的态度,从而导致南北苏丹在经济上成为两个隔绝的地域. 二战之后,苏丹开始谋求从英国独立,但是从独立的最开始,这个非洲国家就陷入了南北苏丹的内战之中,第一次苏丹内战持续了将近20年,有5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而不久之后爆发的第二次南北苏丹内战, 是第二次世界大站以后平民死亡最多的一场战争,大約有190万名南苏丹平民死亡,以及超过400万人被迫成为难民。虽然南苏丹最终在2011年取得独立, 但是这两个苏丹国家必然和印巴一样成为你死我活的世仇,受害的最终还是无辜的平民,而在背后狞笑的依旧是那般从牛津剑桥出来的英国绅士.
尼日利亚
在英国统治尼日利亚的1900年到1960年期间,不同的地域处于政治的目的被多次进行重新规划,而本地两大部族Igbo 和Hausa的矛盾被英国人巧妙利用,通过平衡了它们的权力,间接地维持了英国在尼日利亚的影响.直到现在,宗教,种族和地域的隔膜仍旧困扰着尼日利亚.
塞浦路斯
从1878年开始,英国打败土耳其人,正式开始了对塞浦路斯82年的统治.塞浦路斯是一个面积不到1万平方公里的地中海小岛,位于土耳其南部海域.岛上居民分为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两大部分.在二战之后,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该岛亦谋求独立,英国估计重施,利用希腊,土耳其两族和两国的矛盾,促使本岛分裂,同时把希腊和土耳其两个国家卷了进来. 1959年2月,英国、希腊、土耳其签署《苏黎世-伦敦協定》,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三國签订《联盟条约》。希、土、英3国保证塞浦路斯的独立。但是,成立的两族联合政府紧紧昙花一现,不久便以分裂告终,希腊和土耳其先后出兵,这么一个小岛随后分为了塞浦路斯共和国(希腊区)和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区)两个国家.虽然2004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试图促使两国统一,但是最后的全民公决显示大多数人赞成分裂.
巴勒斯坦
又是英国绅士分而治之政策的一大杰作,巴勒斯坦分裂对当今全球政治的影响远远超过印巴分治的影响.原因在于,巴勒斯坦位于全球最敏感的中东地区. 早在一战时期,英法俄之间臭名昭著的賽克斯–皮科协定(Sykes-Picot Agreement)就为日后阿拉伯地区的动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而巴勒斯坦地区更是这个炸弹的引信,只要这个地区燃烧起来,整个阿拉伯都要爆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便占领了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地区因为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认为该地区是他们的固有领土,并不惜为此诉诸武力。一战后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不久巴勒斯坦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独立再次被提上议程。在英国的操纵下, 联合国于1947年建议在这里分建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 1948年以色列成立后,马上爆发了巴勒斯坦战争。此后的时间里,中东各个国家,包括埃及,约旦,叙利亚等国都卷入了巴以冲突之中,直到现在,巴以冲突仍旧是当今世界国际事务之中最棘手的问题.当然,当年促使巴以分裂的英美则借此事务牢牢控制了中东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