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一些评论中,“一带一路”已被贴上“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的标签。“一带一路”与二战后美国推出的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即马歇尔计划)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注重以基建和重工业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和复苏。(考虑到辐射的范围),马歇尔计划总资金为130亿美元(当前美元价值为1200亿美元),与新丝路基金的400亿美元相当。在帮助沿线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成立可被视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类似。关于中国可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某些领域)建立起霸权的猜想。
中国政府表达了对“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这一称号的不满, “把“一带一路”倡议简单地形容为另一个马歇尔计划是不合适的。“一带一路”寻求与不同民族、区域和文化的国家共同发展,注重共议共建共享成功。”
其实中国政府这次没有说谎,虽然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表面上的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是却有本质的区别。马歇尔计划所涵盖的国家,基本是二战之后和苏联阵营对抗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那个时候,这些国家除了缺钱,什么都不缺,资本主义的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把前几百年通过满世界掠夺殖民地搜刮来的财富打地精光,但是这些国家的完善的工业和社会组织体系、以及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并没有完全被世界大战摧毁,虽然缺乏资金血液,但是却有完善的造血机制,所以二战之马歇尔计划的资金一旦注入,其经济便迅速恢复。但是,中国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和马歇尔计划覆盖的国家基本不重合,都是一些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的落后国家,还包括一些前苏联体系下的东欧国家,这些国家除了缺钱,更缺少完善的工业和社会组织体系,也缺少合格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造血机制的匮乏就决定了一带一路不可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效果,最多也就给中国提供一些原材料和低端商品倾销市场。
相反,一带一路和苏联时期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The 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很相似,可以说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版的经互会。首先,两者的覆盖区域高度重合,经互会的会员、准会员和观察国基本分布在前苏联及东欧、蒙古等仆从国、西亚(伊拉克、也门)、南亚(阿富汗)、东南亚(越南、老挝),非洲(埃塞俄比亚、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地,而一带一路涵盖的区域也也基本是以上区域,即前苏联所在的东欧、中亚以及南亚、西亚、东南亚、非洲等区域。这些区域或者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者是曾被苏联控制过的地区,还有不少是穆斯林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态都非常落后、劳动力素质更无法想象。和马歇尔计划的成功相比,经互会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经贸组织,一是因为苏联的一家独大,其他国家全都成为苏联计划经济的附庸,二是因为忽视了市场的作用,以计划经济为导向,所以没有经济活力。而一带一路虽然没有经互会那么严密的组织形式,但主要还是以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项目为主,并没有充分激活和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加上所覆盖国家亦无完善的经济体系,可以预测,一带一路的命运可能也会和经互会类似。
作为拥有数千年朝贡体系的中国,当带头大哥的心理应该是渗透到大多数领导人的血液里,毛泽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尊想光明正大地当个带头大哥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要当成功的带头大哥,选合适的小弟是个大学问,朝贡体系时代的小弟如日本、韩国、越南如今都不服中国了,只能找一些更不靠谱的国家当小弟,但是如果选的小弟都是些shithole country,那么充其量就是过把带头大哥的瘾,但是后患无穷,要拉扯一帮不争气的小弟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和国力,苏联的教训就在不远处,这些小弟非但不会帮助中国建立霸权,反而可能拖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