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篇四:G大调钢琴协奏曲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注意到,在我们生活之中的很多方面,或者遇到的很多事情,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典故,伴随着这个事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有时候它们恰恰是因为这些典故才变得被人所关注。正如莫扎特的许多音乐一样,它们总是很他的生活之中的那些有意思的经历联系在了一起,尽管我们不能武断地说他的所有音乐背后都有他生活的具体的影子,因为音乐毕竟是心灵的东西,有的人即使是在悲痛万分得情况下也会写出可爱的小曲,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当某些音乐的确有类似的典故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放弃,知道一些这些典故对我们欣赏音乐肯定是没有坏处的。事实上,莫扎特能够和一些有意思的人和事联系起来的音乐其实并不多,这样当我们发现一个时候,岂不是更加兴奋,更加乐于探究这个音乐和伴随它的典故吗?这里要说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17号)便和一直可爱的小鸟有不解之缘。

1784年5月,勤劳作曲的莫扎特买了一只可爱的小鹦鹉,按照莫扎特的说法,这只鹦鹉竟然能够哼出他写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开头的一些旋律。莫扎特因此非常喜欢这只鹦鹉,直到三年之后它死的时候,莫扎特还给它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葬礼,把它安葬在自己的小花园里。小鸟和作曲家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定那只小鸟是如何学会莫扎特得旋律的,甚至把这个旋律和那只小鸟联系起来也显得有些不合适,因为莫扎特创作这个旋律的时候,小鸟可能还没有见过莫扎特呢。其实,这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会被人记住,被人常常提起,可能就是因为音乐本身,而不是因为小鸟,在我们的眼里,第三月的那个可爱无比的旋律不正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在歌唱吗?在莫扎特的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之中,甚至他的所有音乐之中,这样的旋律我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旋律呢?爱因斯坦说这部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欢乐和痛苦被掩盖”的音乐。如果这么说的话,它是有欢乐,也有痛苦的,但是它们是由什么来掩盖的呢?的确,莫扎特的音乐几乎描述了人类所有的感情,在他的每一个作品之中,我们都能够听到里面想要表达或者无意间表达的那种情感,有欢乐,也有痛苦。而这部钢琴协奏曲,之所以和莫扎特的其他音乐不一样,在我看来,可能就在于它让我们感觉到的一种“掩盖”吧。这种掩盖,又表现为一种平衡。

这首钢琴协奏曲在所有的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里面是第十七首,它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从以前的沙龙风格转变为个人化的音乐转折点。从这一首钢琴协奏曲之后,莫扎特的创作出了他钢琴协奏曲之中最优秀也是最被人所关注的几部,这些钢琴协奏曲都记自己的性格,情感的冲突,几乎每一部都是莫扎特内心情感的真情留露,甚至我们在其中能够找到以后浪漫主义的音乐的许多基本元素。在这首G大调协奏曲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那种个人的情感抒发,尽管这种抒发是被隐藏着的,它得外表仍旧是莫扎特音乐特有的室内风格,典雅优美。清晰而又流畅的旋律线条,进行曲风格的主题,简单的乐器组合,使得这首协奏曲必然成为至少在形式上的典型的古典风格的音乐,但是出人意料的木管的长吟,再加上抒情风格的旋律段落,却让我们把它和后面的几部协奏曲联系起来。这种抒情像是一层淡淡的晨光,它结束了呆板的黑夜,而昭示着绚丽的白昼,正是从这首钢琴协奏曲开始,莫扎特的音乐创作进入了最完美的阶段,也是最平衡的阶段,而它正式这种平衡感的第一次见证。所不同的是,G大调既拥有后来的几首协奏曲之中那种洗尽铅华的洒脱和沉静,又有早期的音乐之中的天真和顽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首协奏曲是莫扎特音乐之中内涵最丰富的一首了,因为我们从里面感受到的莫扎特不是一个侧面的莫扎特,而是一个全景的莫扎特,一个处于他生命的最多面的时期的莫扎特,而这部协奏曲也成为他的生命的过渡和丰富性的见证,这种见证不仅仅以形式的平衡,还以情感的平衡被保存下来。

第三乐章是当初我听这首协奏曲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个乐章了,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仅仅那位这个旋律太可爱了。我承认我在听音乐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享乐主义者,或者是一个肤浅的表现主义者。所以我会对那些美妙的旋律第一个产生兴趣。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音乐的初衷不就是悦人之聪吗?如果丧失了它最初的功能,那么音乐便也失去了它作为音乐的资格,在这种程度上,莫扎特的音乐要比巴赫更加伟大。只有莫扎特能够写出这样的乐章,当我们听到它的时候,几乎都能够想象得出一个贵族家庭的少女快乐的翩翩起舞的样子,也许莫扎特创作它的时候心中想的可能就是类似的情景。

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这部协奏曲之中有即使在莫扎特的其它作品之中都缺乏的那种清澈的透明的情感呢?这不是一种宗教的情感,也不是一种被爱所驱动的情感,它是单纯的因为内心的愉悦而滋生的快乐,满足和沉思。莫扎特在创作这首协奏曲的时候一直是芭芭拉普莱耶的钢琴老师,莫扎特很喜欢这个女学生,这首钢琴协奏曲就是首先被她演奏的。作曲家肯定在创作的时候考虑过以后的演奏者的音乐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窥测出隐藏在这部协奏曲之中的另外一种平衡:莫扎特如何在自己的天才,他学生的能力和他对自己学生的个人感受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我想这种平衡的结果便是这部钢琴协奏曲,这部隐藏着快乐和忧伤的协奏曲。虽然我对这种协奏曲印象最初比较深刻的是它的第三乐章,但是第二乐章才是真正让我进入它的世界的乐章,那个以自由曲式写成的行板。我一直认为,在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的世界之中,有什么能够让我们最近得触摸到莫扎特内心的浪漫情愫,那就是它们的慢乐章,这些乐章也是莫扎特的情感表现得最真实的地方,里面充满了思索,忧伤,平静和痛苦,即使最冷血的人都不能对它们无动于衷。G大调的行板仍旧和后期的几部协奏曲慢乐章不同,那就是在它和其他协奏曲所相同的美不胜收的境界之中,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克制,从而达到了另外一种平衡,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情感的平衡。在后期的慢乐章之中,我们可以把它们看做是莫扎特的独白,但是这个乐章却恰恰是莫扎特在写另外一个人的独白,而且那个人不像他经历了那么多磨难,或许这就是莫扎特心中的天使。有时候当我们去思考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会想出比思索我们自己还要有趣的想法。我的灵魂总是被这首行板开头的那段绵长无比的长笛所勾摄,每当听到它的时候,我总会坚信,任何最伟大的诗都没有它那样的诗

意,它发乎心灵,直接达到心灵,无须任何其他的媒介,无须语言的润色,音乐就是心灵本身,是莫扎特的心灵,也是你我的心灵。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买到奥康纳和马克拉斯合作的G大调协奏曲的唱片(TELARC CD-80306)的时候,激动地说:“天籁般的音乐,只有莫扎特才能写得出来。”在经历了许多年之后,我发现知道现在我还相信那是说的话,当然,我的这种感觉也要感觉两位钢琴家和指挥家的精湛演绎。这么多年来,我还从来没有遇到比他们两更纯真的莫扎特演绎:马克拉斯有他独特的节奏感和清晰度,而奥康纳的钢琴则毫无修饰,完全还原莫扎特精神的本色。也是因为这张唱片,G大调协奏曲在我心中永远都是一个天使。

二零零九年一月九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