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人王瑶

今日偶得一旧书,是香港波文书局1972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下册)》(增订本),作者是王瑶。我不是文学专业人士,对这部书的价值不甚了解,但是本书开头有一篇《增订版说明》,写的很有水平,它相当于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扼要的文献综述,摘录如下:

“近年来,一般大学多开有或加强新文学课程。对于每一位大学程度的学生,认真的读中国新文学史是有必要的;正如有必要读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一样。

阅读中国新文学史,跟阅读中国现代史一样,很难找到内容详细又较客观的书。基于上述的原因,本局增订出版了王瑶编著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一九四九年以来,中国所出版关于新文学史的书籍,计有:叶丁易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略》,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第一卷,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蔡仪的《新文学史纲要》,东北师范大学四人合编写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学生集体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1942)》,李何林的《中国新文学史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改革小组编的《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及王瑶编著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等书。

一九四九年以前,有关中国新文学的书籍,除了《新文学大系正编》外,多是零星简编,散篇短论的居多,较著者只有王哲甫的《新文学运动史》,霍衣仙的《最近二十年文学史纲》及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其它还有张若英(阿英)的《新文学运动史资料》和郭沫若的《创造十年》等书。

海外还可读到有关新文学史的书籍有:不全面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续篇》,曹聚仁的回忆录式的《文坛五十年》,李辉英用大学讲义改写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心皇七拼八凑写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林莽的《新文学廿年》小册子,夏志清的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Fictions(本书已由刘绍铭博士中译,即将出版)及周策纵的May fourth Movement(本书已见中译)亦算对新文学有所阐论。

上述诸书,以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较为完备,所收之史料极丰,组织排比严谨,并且选用资料较客观,评论深入和公允,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本新文学史可以企及。

王瑶是朱自清的学生,中国古典文学的造诣很高,其有关中国古典文学之论述是众所熟悉的,其以中国古典文学之修养,加上与新文学耳濡目染的接触,撰述中国新文学史,当有难以超越的成绩。

本书甫一出版,即引起热烈的反映;本局收集讨论本书的文字及王瑶对本书的自我批评,共十数篇,汇编成《批判王瑶及〈中国新文学史〉专辑》,为本书附录。本局将本书增订出版,向读者提供有关中国新文学史的系统知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研究的方法和资料,及认识各方面在各时期,对中国新文学史所持的不同观点;并且祈望更完备的中国新文学史早日出现。

波文书局编辑部一九七二年五月”。

从以上这篇简要的说明中,可知王瑶所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一书地位之崇高,编辑部纵览海内外这一领域著作,独崇此书,且不吝赞美之辞,“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本新文学史可以企及”。我不禁好奇,王瑶何许人也?一查,竟然查到他是山西平遥人,和我还算半个同乡。

这倒也不是胡乱攀附,我是孝义人,老家那边流行着一个说法“汾平介孝”,指的是汾河谷地相邻的四个城市:汾阳、平遥、介休和孝义,这四个小城的共同点就是,自古以来都是一家,至少从隋唐开始,就同属汾州,明清时期也是汾州府的核心区域,亦是晋商云集之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和王瑶这位大师都算是货真价实的老乡了,毕竟我们是同属汾州府人。只是汾州府这四个城市里,就属孝义最搓,其他三城都可称得上人杰地灵,比如汾阳有汾酒,介休号称“三贤故里”。包括那位说过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彦博,平遥也很有名,咱孝义是要啥没啥。民国后,汾州府就被拆散了,汾阳和孝义分到了吕梁,平遥和介休分到了晋中,但是这四地的人还是彼此更加认同,千年的历史积淀可不是说拆散就能拆散的。

王瑶和我的另一孝义同乡,辽史大家冯家昇都属民国学人,上面也说了,王瑶是朱自清的学生,他们的治学和人品也都有浓厚的民国印记,这本《中国新文学史稿》也是靠他民国时治学的基础构建起来的,幸运的是,他在50年代初就把这本书写好了,再拖到后面恐怕就写不出来了。后面的事情,懂的都懂,他也被污蔑成“反动学术权威”,打入牛棚,这本巨著也成了群小批判的对象,波文书局特意将这些批判文章集为附录,放到书后,供后人鞭尸。

王瑶有个学生,很有名,叫钱理群,他写过一篇纪念王瑶的文章,说“先生一口山西话,讲着讲着自己就哈哈哈地笑起来”,果然是“乡音无改鬓毛衰”。钱还提到王瑶给他的一个师训:“不要急于发表文章”,这放到现在简直是天方夜谭。身处科研缅北时代,估计王瑶要是还在的话,也会被“飞升疾走”掉,毕竟,科研缅北的日常,是和这句师训完全反着来的,读博士发不了文章,别想毕业,入教职三年发不出文章,赔钱滚蛋,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和老师的学术能力吗,当然不是了,那些外行领导根本不关心你发表的是狗屎还是鸟屎,他们只是把博士生和老师当做韭菜来割,只关心文章背后的指标和他们的“政绩”而已。

总之,今天无意间收的一本书,让我有幸认识了这位同为汾州府人士的民国学人,甚感欣慰。最后我要感慨一下现在二手书商的狠辣,这本书我只花了10港币。但是在孔网上竟然卖到了900人民币,日本也卖到了6700日元,按照孔网的水平,将近100倍的利润。不过,这个价格还不算离谱,这次我去旧金山,特意去了当地一家旧书店,本想去淘几本旧书回来的,没想到美国物价飞涨,早就波及到了旧书,一本18XX年的书,至少100美元起步,再老一些的,都是几百上千美元,最后无奈,空手而还,放眼环球,还是我经常光顾的这家香港老书店最实在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