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今年参加了首届国家统一法律执业资格考试(法考),高分通过了客观题(过线41分),低分通过主观题(过线2分),深知改革后的法考相对于过去的司法考试,考察更加严格,通过难度更大,能够在第一年考试中通过需要有实力和运气左右护法方可。笔者已经在之前的两篇文章中分享了两场考试的考试经历,意犹未尽,现根据考完之后在学法网上做的一些统计和调查得出的数据,对首次法考的一些特点进行总结,汇成此分析报告,一是作为自己圆满完成此次法考的一个收官仪式,二是为明年的考生提供一些参考。本报告的统计数据来自于对学法网网友的调查,样本有限,并不代表真实的考生情况,仅供参考之用。本文乃笔者呕心沥血之作,版权所有,非经笔者允许,禁止抄袭或转载,违者责任自负(大家都是懂法律的,嘿嘿)。
客观题通过人员构成
今年法考和往年的司考一样,分数线分为若干档,除了A证的全国线之外,还有照顾地区的优惠线(即C证的线),客观题A证的通过线是180,而放宽地区的分数线又分成三档,西藏自治区放宽合格分数线为140分;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三区三州”放宽合格分数线为150分;其他放宽地方合格分数线为160分。从下表能看出,绝大部分的通过人员还是通过了全国线的。当然,学法网上的网友水平比一般水平要高,实际中可能过通过全国线的比例没有这么高。
主观题做题情况
法考改革之后,主观题考试只能在通过客观题之后才有资格参加,而主观题的考试形式(比如考几道题、考题的形式)司法部之前都语焉不详,仅仅在通告中说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8:30—12:30),会配备法律汇编。因为配备法律汇编,所以导致很多人以为主观题是开卷考试,但是这显然是对主观题的一个大大的误解。譬如笔者所在的港大法学院JD项目,所有的期末考试都是开卷考试,考试的时候除了电子产品,任何纸质的材料都可以带进考场参考,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基本带的大部头的教材和参考书根本不会有时间看,基本就是起个心理安慰的作用。最有用的还是考前学生们奋力整理出来的知识点和讲义。而法考的主观题仅仅是配备法律汇编,不允许考生携带自己整理的材料,是不能称作开卷考试的,至多也就是半开卷考试,笔者认为还是闭卷考试,司法部发放法律汇编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将考察的的重点放在考生的逻辑能力之上,发放法律汇编可以减少司法考试时代普遍的“紧急立法权”现象,而且事实证明,就算配备了法律汇编,很多考生也没有时间定位精确的法条,而有些引用法条的考生则因为浪费太多的时间导致做题时间不够,甚至很多考生因此没有通过主观题,所以配备法律汇编对考生的确是把双刃剑,并不一定是好事。主观题开卷还是闭卷的定位至关重要,这是今年笔者参加法考悟出的一个真知灼见,以后的考生尽量还是把主观题当作闭卷考试来看待以及尽心相应的准备,当作开卷的话,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准备模式。
今年考前出了一本主题人编的案例指导,笔者准备主观题时把这个案例指导读了两遍,对于第一年主观题非常有参考意义。在统计中,有超过1/3的人认为本书很有用,笔者也建议明年的考生一定要深入研究指导案例书,今年的刑诉题和行政法题目都可以在案例书中找找到原型,尤其是刑诉,看过案例指导的考生是不可能定性为有罪的,这样就避免掉进去本次主观题考试最大的一个坑。
主观题难度
考完主观题之后,考生们基本都觉得主观题不是很难,题目出地中规中矩,统计也表明大多数人觉得主观题难度是一般或者容易。但是大多数人仍旧觉得主观题时间不够用,仅有不到70%的人能够做完,一半的人时间刚刚好,超过30%的人时间不够用,没有做完。可见,虽然题目数量减少,考试时间增加,但是时间仍旧很紧张,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法律汇编干扰了部分考生的考试节奏,他们可能一开始忙于找法条,导致节奏被打乱,最后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就是虽然大题仅仅五问,但是其实小问很多,比如第四题就是融合了民法、民事诉讼和商法的大综合题,有整整13小问,很多考生刚开始考试的时候看到只有五道题目,会放松心理警惕,觉得时间充足,所以在前三道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等做第四题发现竟然13小问时已经为时已晚,这也可以看作是司法部设的一个陷阱。
主观题的“坑”
今年主观题的题目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仅仅五道题,但是其中还是有不少坑的,比如刑法题第二小问得定性到底是非法拘禁还是抢劫,刑诉题很多人写成了判决书,有的人还把罪名定性为有罪,此外,第四题大综合出现了史无前例的13小问,因为最后两小问是印在后面一页的,很多人因此没有看到最后两问,堪称一次“事故”。通过以下统计的掉坑情况,可见有超过一半的考生至少掉进了一个坑里面。
刑法第二问的主流答案是非法拘禁,但是仍旧有将近30%的人答了抢劫(包括笔者)。
刑诉的主流答案是无罪,但是有大约12%的人定性为有罪,同时有6%的人写成了判决书(题目并没有这个要求,原因可能是因为考前很多机构预测会考法律文书题,很多听这些机构课的考生带着这种预期进入考场,再加上心理紧张,导致审错题)。
这几个坑的严重性也有所差异,比如刑法第二问的定性占分比重相对比较小,但是刑诉整整一题30分,如果定为成有罪,意味着30分基本得不到及格分,统计数据也说明,如果掉进刑诉的坑里面,通过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其他坑则对通过率的影响不大。
答抢劫的人88%都通过了,可见这一个坑并没有太严重的影响。
但是刑诉答有罪的人超过一半都没有通过,可见这个坑是个大坑,掉进去了过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选做题
今年的主观题的一个大特色就是增加了选做题,应该是也是吸取了国外的考试经验,比如笔者所在的JD项目,考试的时候几乎都有选做题。今年的选做题是行政法和商法选做一道,实际情况是选行政法的多,选商法的少,但是行政法题干短,但很难,商法虽然题干长,但很简单。11月的时候有小道消息说12万人选了行政法,均分才14,6万人选了商法,均分18,4分之差,可能就是通过和不通过的差别。因为是选做题,所以需要在答题卡上涂相应的题目号,很多人也没有涂,也堪称本次考试的另一次“事故”。
学法网上的统计情况和小道消息比较一致,大多数人选择了行政法,但是通过人数之中,选商法的人却多于选行政法的人。这就意味着选择行政法通过的概率远远低于选择商法通过的概率。笔者选择了行政法,虽然通过了,但是也仅仅是低分飘过,可见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选择行政法,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年考生可以放心大胆地选商法,因为明年考题难度设计可能和今年不一样,甚至明年选做题是不是还是行政法和商法也不确定,最稳妥的方法还是要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从下表可见,通过的人里面选择商法的人多余选做行政法的人,但是选择行政法的人远多于选择商法的人。
2018年通过率
据司法部统计,今年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60.4万,客观题阶段18万人通过,通过率为30%,主观题的通过率尚未公布,有些学校宣称客观题、主观题两轮最终通过率仅为13.2%。 ,但是这个数据可能是以讹传讹,最初的来源还是sohu一篇文章出现的,明显是猜测的通过率 ,即便是真的,这个通过率应该是A证和C证合并的通过率,如果去除C证,那么A证可能也就10%左右。下图是学法网上的网友推测的通过率,认为总体通过率是10%-11%的人数占多数,可见今年考生总体的感觉是通过率并不高,司法部并没有像考前大家所预期的那样放水。
此外,法本和非法本通过率的争论也是一直不断,学法网上的调查显示非法本的通过率比法本的通过率要高,这也和司法考试时代非法本比法本通过率高的说法是一致的。其原因,可能是国内法律专业开设过多,导致法本学生良莠不齐,而参加法考的非法本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可能更高。
但是,一般不错的法学院的考生的通过率总体来说还是高于全国的平均通过率的,以下是我在网上收集的一些学校的通过率。这些学校其实并不是名牌大学,更不是法学专业中的五院四系,可以想象,名牌大学和五院四系法学院的考生的通过率应该是远高于平均的通过率的。
18法考红利和19年的形势分析
作为代替旧的司法考试之后的第一届法考还是有一定的红利的,事后看来,其红利就是第一年客观题相对较高的通过率。18年报考60.4万人,过客观题的有18万,通过率29.8%,如果主观题阶段A证的通过人数为8万,那么剩下的10万都的会推到19年继续考主观题,按照明年还像今年一样,司法部放18万人进入主观题考试,那么明年的客观题通过人数只能是8万。而明年的客观题报名人数是多少呢?一般而言,今年参考的60.4万人中除了通过的18万人,剩下的大约42万人大概率会继续报考,如果再加上5万新增的考生,那么明年的客观题报名人数将会是47万,8万通过,意味着明年的客观题通过率仅仅是17%,相对于今年的30%将近腰斩,所以今年客观题低分过线,主观题还通过的人应该是首年改革红利最大的受益者,明年客观题阶段也会是一场激烈的厮杀。就算侥幸通过客观题,面临的对手也是准备了一年主观题的10万大军,主观题阶段的竞争也会异常激烈。有可能是8万人中的大部分都得再考一年主观题,当然那10万二进宫的主观题参考人员也不可能全部都通过,必然会有一部分被刷下来,第三年就得重新再从客观题考起,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极大的考验和折磨。所以司法考试改成法考,从一考改成两考,其实通过难度是增加了的,对考生的法律基础和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
2019年3月9日更新:两会期间赵大程透露,首届法考共有60.4万余人报名,47.3万余人参加客观题考试,18万余人参加主观题考试,11万余人通过考试取得合格成绩。这意味着主观题通过率还挺高的,但是11万里面肯定有C证,即便如此,A证也不少。看来我还是挺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