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为几乎所有的重要乐器(除了大提琴)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音乐文本,除了协奏曲,室内乐是我们感受莫扎特通过各种乐器创造出来的美的最好的地方了。莫扎特的室内乐,依旧保留了浓厚的贵族音乐气质。风范典雅而旋律甜美,十分适合在各种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演奏。
莫扎特为长笛写过两首协奏曲和四首四重奏(编制是:长笛,小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四首长笛四重奏之中的前三首(K285,K285a,K285b)是应当时一个荷兰业余长笛演奏家(K298) Ferdinand De Jean 的委托而创作的,大约写于1778到1782年之间,而第四首则是莫扎特自娱自乐的产物,写于1786年左右,从他为这首A大调四重奏的第三乐章标记的速度记号就能看出莫扎特写这首四重奏时的心态:“Rondieaoux: Allegretto grazioso, ma non troppo presto, pero non troppo adagio. Così-così—non molto garbo ed espressione”(幽默的回旋曲:明亮的快板,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嗯,嗯—要优雅和富于表情)。
我们不知道作为一个非常讨厌长笛的人,莫扎特为什么会给长笛留下这么多的音乐作品(仅次于钢琴)。1778年9月14日,身在曼海姆的莫扎特给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被后人记住的话:“您知道,当我不得不为一个我无法忍受的乐器写音乐的时候,我是多么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这里所指的“无法忍受的乐器”就是长笛。而1778年正好是莫扎特开始创作这几首长笛四重奏(事实上,还包括他的另外两首两首长笛协奏曲)的时候。虽然莫扎特讨厌这么一个乐器,但是他却一口气为长笛写了两首协奏曲,四首四重奏,再加上后来为长笛和竖琴写的协奏曲,莫扎特单独为长笛写的作品就有七首。对莫扎特历史没有了解的人来说,肯定会以为莫扎特最钟情的乐器除了钢琴,恐怕就是长笛了。
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莫扎特的长笛作品除了K298之外,都是受委托创作的,虽然不喜欢长笛,但是莫扎特也是人,拿人钱财,总得拿出点货出来。现在看来,莫扎特的创作的确是非常地不情愿却又无能为力,就像是必须要完成家庭作业的小学生一样,虽然坐在那里抓耳挠腮,最后也没有完整地写完,只是敷衍了事。Ferdinand De Jean委托他写三首协奏曲,他只完成了两首,而委托他写的四首长笛四重奏,也只完成了三首,后来写的那首四重奏和长笛竖琴协奏曲,和这个荷兰长笛演奏家没有什么关系。
不仅如此,在已经完成的作品里面,莫扎特也是能凑合就凑合,第二首长笛协奏曲直接把他以前写的双簧管协奏曲改编了一下,把主奏乐器从双簧管变成了长笛,而第三号的长笛四重奏的第三乐章则是改变自他的“大组曲”的第六乐章。此外,前三首长笛四重奏之中,只有第一首是完整的三乐章格式,后两首的写了两个乐章便草草完事了。
可能谁也难以想象,天赋英才,乐思泉涌,下笔如流水的莫扎特竟然也有如此“便秘”的时候,那得对长笛有多么切肤的厌恶呀!肯定不亚于任何一个女生对他们前男友的厌恶吧,huh?
这就是莫扎特交的一次作业,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是我想当初委托他的那个De Jean背地里不知道骂了多少次莫扎特老娘,因为历史记载了莫扎特收到了委托的全款。但是,也有可能,De Jean不仅仅没有骂娘,而且还很满意莫扎特的工作,即使他没有完成任务。
因为,它们真是太美了,美得让人无法想像这是莫扎特极其痛苦的情况写出来的。以第一首长笛四重奏为例,它现在已经是长笛室内乐的典范作品了,第一乐章洋溢着无比阳光和灿烂的古典情调,可能因为莫扎特讨厌长笛,让每一件乐器都变成了主角,虽然削弱了长笛的主角地位,但是却造就了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室内乐乐章。削弱主奏乐器正是后来的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在写音乐的时候毕生致力的梦想,没想到莫扎特竟然以这种方式很早就实现了。和长笛在高音声部的骄傲的歌唱相呼应,弦乐声部的表现却极其妩媚和忧郁,大概是莫扎特的牢骚的化身罢。这种忧郁后来成了它的第二乐章的主要内容,这个酷似西西里旋律的乐章还有弦乐器的断奏,让人自然地想起了后来的第23号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当然,莫扎特的情绪在这时还是非常含蓄的,这种忧郁更多的是把人带到了中世纪田园风格的那种孤寂之中(弦乐颇有鲁特琴的味道),而且它很简短,但是这种昙花一现的美却昭示后来莫扎特音乐之中的浪漫主义的情愫。第三乐章的回旋曲重新把我们带回了第一乐章之中的欢快和歌唱之中。De Jean看了乐谱,估计很快就把些许不满的苗头给忘掉了,迫不及待地去登台演奏了。
编号为K285a 和 K285b 第二和第三长笛四重奏相比第一号,则简单地很。而且这两首四重奏的创作时间间隔也比较长,前者写于1778年左右,而后者写出来的时候则是三到四年之后的1781(2)年了,莫扎特特也真能托的,不仅仅作业写不完,交个半成品都磨磨蹭蹭。可能他后来被催地没办法了,但是又实现憋不出旋律,于是K285的第二乐章都不写了,直接改了自己的小夜曲,算是交工了事。(不过也能想象出De Jean应该是个好脾气的人)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如此讨厌长笛,讨厌写长笛作业的莫扎特,竟然在几年之后的1786年自己又写了一首长笛四重奏,而且这次没有别人的委托,他只能是自己真的想写才会去写。难道是他对前几年的那次经历感到内疚,然后发奋要真诚地奉献一首真正的长笛四重奏吗?
这首长笛四重奏和前面三首首委托的作品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情感的深度上都完全不同,前面三首只有第一首能看出莫扎特在认真创作,后两首只能说是为创作而创作,算是狗尾续貂之作了。但是,这首K298却在整体质量上焕然一新,莫扎特艺术天赋重新出现在他的长笛音乐之中,这首四重奏和K299长笛和竖琴协奏曲写于同一时间,后者依旧是委托之作,可能这首四重奏是莫扎特在创作K299时候的副产品,但是它是真正能体会到莫扎特室内乐风格的一首作品。
全曲虽然不长,但是整体风格一致,三个乐章的气氛和情感的表现都在一种协调和统一的调控之中,而不像前三首,各乐章之间的分割都很生硬。第一乐章是一首简短的变奏曲,速度标记是小行板(Andantino),第二和第三乐章的速度基本也和第一乐章相似。这种对各乐章色彩的调和即暗示了后来伟大的单簧管三重奏,甚至三个乐章的整体性昭示着李斯特和弗兰克浪漫主义循环曲式(Cyclic)的风格。第三乐章的速度标记显示出莫扎特一贯的乐观和幽默,同时也能看出他对这一首四重奏的用心程度。他的确是用他的内心去创作这首四重奏的,演奏时间仅仅需要三分钟的一个回旋曲,他要求演奏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种中庸的表现方式正式莫扎特在中后期创作之中最乐此不疲的手段。然而正式在这种中庸之中,莫扎特隐藏了他的音乐之中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甚至在第一乐章的变奏之中便坦诚地留露了出来:在平静之中是一种像黄昏之中的湖水一般的伤感和徘徊,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愫让莫扎特不仅仅忘掉了他对一件乐器的厌恶,而且还在这件乐器之中注入了他内心的秘密呢?
且听下篇分解。
2012年9月23日
《莫扎特笔记》卷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