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1月6日佩拉西亚的北京音乐会结束已经将近一个月了,期间我甚至都忘了这次音乐经历了,但是事实上我个人对这次音乐会还是蛮重视,尤其是它算是我第一次主动去现场听大师级人物的音乐会。在此之前,我基本是一个唱片控,对现场音乐会没有什么兴趣,总共听过的音乐会屈指可数,而且都不是名家音乐会,现在我已经忘了那些演奏者是谁了,当然,我还是记得演奏的曲目的。比如,我听的第一场还算像样的古典音乐会都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了,那时听的是一个东欧乐团的莫扎特布拉格交响曲(另一首曲目也是莫扎特的交响曲,但是忘了是哪一首了),那个时候的中国听众还比较老土,喜欢每个乐章之后鼓掌,弄得胖乎乎的指挥很不知所措。第二次已经过了好多年了,是在中山音乐堂听的两首维瓦尔第的室内乐(其中一首是“La Folia”),应该是2010年夏天的事情了。第三次已经是在美国的事情了,花10美金听了一场大学芭蕾舞团的《吉赛尔》,但这其实算不上音乐会,而是舞会,因为音乐是拿着唱片放出来的。第四次便是这次的佩拉西亚的北京音乐会了。
这次音乐会也是我无意中看到的,看到国家大剧院竟然有那么多好曲目,于是心里一痒,决定选个音乐会来听,本来一开始是计划听贝利尼《诺玛》的国内首演的,因为最近这段时间我痴迷于贝利尼的歌剧,但是后来觉得票价太贵了,再加上乐团和演唱者都不算是大角,而《诺玛》对女高音的功力要求是相当高的,我预计虽然这算是《诺玛》国内首演,但是质量估计不会好,所以最后决定不去了。然后,我发现还有一场佩莱西亚的音乐会,而且还是和圣马丁学院合作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我对这个组合很感兴趣,非常想见识一下一个擅长莫扎特的大师和一个世界级的室内乐团合作出来的贝多芬“皇帝”钢协是什么样的。而且,佩拉西亚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钢琴家,我现在最常听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版本就是他在SONY录的经典版本,和他同时代的大师钢琴家们现在也很少出来了,所以这次能在北京听听佩拉西亚的现场,的确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所以我就花70块钱买了票。
国家大剧院修的果然富丽堂皇,去的那天貌似同时有好多场演出,所以人还是挺多的,但是佩拉西亚的这场其实人不算多,但是也不算少,演奏的曲目有三首,上半场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和海顿的《第77交响曲》,下半场就是压轴戏贝多芬“皇帝”。说来也惭愧,上半场的两首比较冷门的曲目我这还是第一次听呢,斯特拉文斯基的《敦巴顿橡树协奏曲》是一首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仿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室内乐,佩莱西亚没有出场,这算是本晚音乐会的一个热身,以下是我从国家大剧院网站和百度上整理的上对这首协奏曲的简介,我自己就多说什么了,毕竟没什么感觉:
“敦巴顿橡树园”由斯特拉文斯基作于1937年至1938年,是受布里斯夫妇之托,为庆祝其结婚三十周年纪念而作,同年5月8日由布兰杰指挥在布利斯邸第举行私人性首演,同年6月4日由作曲家指挥在巴黎公开首演。“敦巴顿橡树园”是华盛顿郊外布里斯夫妇居住的地方,乐曲采用此名意在为住地主人而作。这是首新古典主义末期的作品,采用了巴赫时代的合奏形式,故有人称它为“现代的布兰登堡”。全曲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严守节拍,降E大调,主题与《第一号布兰登堡协奏曲》极为相似,合奏部分有6次,主奏部分使用了卡农手法,分数次而进入终结部。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B大调,包括中提琴主题,由单簧管、低音管顺序轮替的A段,将此主题变形的3段,再重复A段而成的三段体。
第三乐章:加快,降E大调,降E大调,由圆号显示的主题形成对位发展,形成高潮。
从海顿的《第77交响曲》,音乐会进入了一个小高潮,因为这个曲目是由佩莱西亚亲自指挥的,他出场的那一刻,全场马上便给予了明显非常热烈的掌声,看来虽然来的人不多,但是基本都算是爱乐人,闲杂装B人员不多(也有,比如我就看到一个被父亲带过来一直睡了两个小时的小女孩,还是坐在最好的位置)。说个题外话,今年距我第一次听古典音乐会已经八年的时间了,从本场音乐会来看,国内的古典音乐会听众的现场素养明显提高了,乐章之间已经不鼓掌了,国内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了。
第77交响曲是海顿于1782年为伦敦创作的三首交响曲中最优秀的一首,可是仍旧比较冷门,我以前也没有听过,我是在这次音乐之后去翻《BBC音乐导读》才开始简单了解这首交响曲的。写这首交响曲的时候,海顿还没有把自己的交响曲创作风格固定下来,比如这首交响曲就没有海顿后期交响曲必定会出现的慢板引子。
佩拉西亚的指挥的确是一流水平,再加上圣马丁田园学院高超的演奏,的确让我第一次就喜欢上了这部海顿的中期交响曲。曲目本身不长,二十分钟左右,最精彩的是第一乐章,整个演出也的确算是一流级别的,毕竟我一对听过无数张世界一流演奏录音的耳朵还是能够分辨出好的演奏和垃圾演奏的。
下半场就是最期待的贝多芬“皇帝”钢协,听之前,我是有一些隐忧的,因为我担心佩拉西亚这个儒雅有余,刚强不足的钢琴家和圣马丁这个小编制的室内乐团能不能驾驭得了贝多芬这部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协奏曲,你说演奏海顿或者莫扎特吧,这是两者的强项,绝对不会让我失望,但是演奏“皇帝”,真有点杀牛用鸡刀的感觉。
但是听下来,佩莱西亚还真没有让我失望,他身兼指挥和钢琴演奏二职,把“皇帝”的“君临天下”的那种调调还真是诠释得有模有样,虽说没有太多的惊喜,但是能够用一个十几个人的小编制室内乐团就演奏出如此的效果,本身就算是一个惊喜了,看来大师和顶尖乐团真不是盖的。还有,我坐的地方真好是定音鼓的上方,所以我对定音鼓做了充分的观察,听得也很过瘾。估计其他人和我也有一样的感觉,演奏完的时候,足足给了佩拉西亚近十分钟的掌声。
据我所知,佩拉西亚曾经因为手上的伤病修养过一段时间,最近几年才开始复出,他的演奏生涯也因此分为两段,第一段还是集中在莫扎特、贝多芬等传统音乐家上,复出后开始钻研巴赫和其他的巴洛克音乐。他算是老一辈钢琴家里面少数还健在并活跃的几个人物之一了,不过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所以他的音乐会真是听一场就少一场,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听这场音乐会的原因,而且我还很不厚道地偷偷带了我的录音神器SONY D50进场录制了全场的音乐会,也算一个非常珍贵的记录了。总的来说,这一场音乐会没有让我失望,以后佩拉西亚再来的话,我还会支持他。
PS:按照惯例,音乐会之后会加演一首曲目,这次佩拉西亚加演的是他最擅长的莫扎特:第21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即那首著名的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