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ually Update

我还记得,在去年10月的时候,我写过一篇Weekly Update,想模仿教务秘书每周五给我们的邮件,做个每周的自我总结,结果,自从写了那一篇之后,直到昨天正式毕业(拿到学位证和成绩单),就再没有第二篇了,其实不是不想写,而是这一年日程都太紧张,找不到时间和心情,现在总算毕业了,虽然还有很多事情,但是毕竟可以坐下来,总结一下这一年学习金融(更准确地讲应该是财务管理)的一些心情,当然,肯定不可能是Weekly Update,就姑且叫它Annually Update。

  • 现在的我和去年的我有什么不一样?

这应该是我应该问的最重要的问题了,因为花了一年的时间和金钱,更不用说其他的机会成本,如果还是和去年的自己一样,那就太失败了。Closing Seminar的那天,见到了Program Manager,就是当初面试我的Wouter, 他对我开玩笑地说经过一年我已经变地比去年更聪明了,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句话也有道理。

如果单纯从个人兴趣来讲,我和金融,商科可能一辈子也沾不上一点边,但是从实践和技能的角度,我这一年却掌握了不少“技能”,当然,这些“技能”曾经是我最瞧不起也最不屑于理会的东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哲学的时候养成的那种目空一切,重理念不重技能的坏毛病让我在现实中连连受挫,为了能混口饭了,学点实用技能何其重要。我学习技能的第一个尝试是法律,结果由于自己和别人等诸多的原因,没有能成功,最后,我发现我只能学金融了,因为其他的比如计算机,工程等对我来说已经不大可能的事情了,只有金融我可以试一下,结果去年我拿到了两个比较满意的金融硕士录取,一个是我最想去的St Gallen的MBF,一个就是我已经从中毕业的Vlerick的MFM,我本来已经决定去圣加仑了,毕竟这个学校的MBF是相当强悍的,但是后来考虑到读完MBF需要3年左右,时间和资金压力太大了,因为有过一次读法律失败的教训,所以我最后忍痛割爱,选择了Vlerick10个月的MFM。

MFM的重心是公司金融,而公司金融的重心是估值,但是恰恰是这个估值,我并没有纯熟地掌握,一个是因为自己的基础问题,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文科背景的人,一下子跳过来,是很难适应的,再加上课程节奏非常地快,我还没完全搞清估值操作的时候,已经毕业了,所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但是MFM学的不仅仅是公司金融,在这个核心内容之外,我反倒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和我的一些强项。比如,我发现我竟然是会计高手,不管是财务会计还是成本会计,所有相关课程都是A以上,再如我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最后的选修课阶段,我选修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尽管有个阿三教的金融工具很烂,但是金融市场这门课我却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以至于现在我已经决定工作之后尽量把CFA给考下来,然后在资本市场领域发展,这些都是一年前的我根本不知道也没有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确比去年聪明了不少,而且我的目的也达到了,至少我懂得了不少的“技能”。现在我已经不那么后悔放弃圣加仑了。

  • 我对自己的最终成绩满意吗?

虽说MFM相比恐怖的圣加仑MBF来说,是非常短平快,风险低的,但是相比中国的学位来说,也不是好糊弄的。我今天看昨天毕业照的时候,才发现只有43个人毕业了,有3个人没能毕业,如果再加上中途退学的一个西班牙女孩,MFM的毕业率仅仅90%,也就是说有10%的毕不了业,这是我一开始没有想到的(我还是按中国大学文科生的思维来看问题的,一个文科大学生,就算大学四年不上课,都能混个毕业)。

当然,我对自己的表现也算基本满意了,毕竟我一个纯文科出身,从来没有深入接触过金融的人,还能以Distinction毕业(期间也没挂过一门课),要知道那三位没毕业的本科都都是学金融或经济的,其中那个和我一起做公司项目的印尼女生本科就是学得财务管理,都能毕不了业,和这些人比起来,我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我的表现肯定不是最好的,但这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我自己都觉得很多核心的内容没有学透,这些只能在以后的工作和考证的过程中来慢慢弥补了。

  • 我对Team Work(团队作业)的看法

在商学院和MFM学习对我震撼最大的并不是陌生的金融知识,而是覆盖几乎所有课程的Team Work,在将近30门的课程中,除了少数的一两门,都有各种各样的小组作业,多者三四个,少者也有一个,大多数的小组是学校预先分配好的,有的小组是自己找的。说实话,如果在MFM我最不适应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小组作业了。毕竟我在读本科和第一个硕士的6年里,就做过一个小组作业,就是和其他三个同学合写过一篇课程论文,除此之外外,我对小组作业没有任何的概念。但是从来Vlerick的第一天,我就开始在各种小组之间疲于奔命,有时候必须同时做两三个小组作业,其实不仅仅是我,其他人也感到非常累。

在小组作业中我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战:语言沟通,知识背景,人际关系等等。我的英语能力也不行,同时自己金融和经济背景实在是太少,另外自己的EXCEL技能更是空白,所以导致在估值等非常专业性的小组作业中没有能够完全地参与进去,也失去了在作业中学习怎么估值的机会,只能靠自己以后慢慢地提高了。

不过,经过了这么一年的团队合作的磨练,我也逐渐理解了学校这样安排的良苦用心,毕竟商学院那时为各种公司输出人才的,而公司的大大小小的项目都是以团队为基础来工作的,所以预先在商学院里适应团队写作的工作方式,去了公司也少走些弯路。而且,我参与的一些小组作业,表现非常好,我的贡献也非常多,比如被财务会计和会计报表分析课的老师,罗兰贝格合伙人布鲁诺评为他见过的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小组作业的关于预计负债的PPT,我在这个作业里别出心裁地把预计负债和哲学中的Happiness联系起来,从此我在班里得到了个绰号“Happiness Guy”. 此外还有一些小组作业我也是做的非常满意,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

  • 公司项目

公司项目是在万事达做的,公司很好,但是项目本身是关于市场的,导师也是个阿三,很不靠谱,就给了我们一本书,帮我们做了一个采访,就不管我们了。不过,最后我们的结果还是蛮不错的,这个项目我最重要的体会有两点:首先,由于这个项目,我在这十个月里既学了公司金融知识,又学了金融市场的知识,最后还学了点市场知识,尤其是在设计调查问卷方面,我几乎都成了专家了,又多了项技能,所以这个十个月真是学地太充实了。其次,我通过这次在像万事达这种大公司的工作,发现很多所谓的大咨询公司也就是那几把刷子,还不如我们这些商学院上学的人呢。我们的主要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公司设计一个能客观调查其销售人员工作效率的调查问卷系统,公司已经做了三年调查了,一开始的问卷是公司请尼尔森做的,但是尼尔森的问卷和我们三个人最后做出来的问卷比起来,真是云泥之别(我们是云),公司也肯定了我们的工作,给了我们A。所以,所谓的大咨询公司,真是有时候店大欺客,不好好给顾客做项目,纯粹靠忽悠和偷工减料敷衍,把钱赚到就闪,我一开始还想毕业后找找咨询工作呢,现在这个想法要调整一下了。

  • 对这里人的感觉

和大多数人其实没有什么交集,我本来就是比较腼腆和内向,朋友都还是几个中国人,尤其是市场专业的两个中国哥们,这一年也关照了我不少。和班里的几个比利时女生合作过,感觉也很好,他们都还是非常友好,所以对那几个女孩也都印象非常好。如果说感觉差的,虽然我不愿意说,但是的确是几个亚洲女生,不管和这些女的一起做作业还是平常来往,都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好像欠她们什么似的,做作业就是无缘无故挑别人的刺,什么都得听她们的。尤其是ICP的时候,那个印尼女生不仅仅托整个小组的后腿,而且极度自私,差点把项目给搞地做不下去了,还好,最后还是把项目做完了,还拿了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我的确不想再想起那些跟我毫无缘分的亚洲女人了,只能祝愿她们今后多福了。

  • 今后打算

马上就要回国了,这次回国之后就不打算折腾了,而立之年已经到了,该学的东西也都学过了,是时候踏实下来,成家立业了。我是很想在资本市场领域找份工作的,今后也计划把CFA考下来,只是这种工作国内也不好找,而且我的MFM学位在国内估计也没什么名气,虽然我觉得性价比非常好,但是我总阻止不了国内HR的偏见,只能说回国后沉下心来慢慢找了,北京找不到就到上海找,上海找不到就到成都找。

  • 总结

三年前的一次变故,因为自己的不成熟,导致走了很多的弯路,这么长时间,虽然收获并不多,但是能懂得一些东西,能拿到个学位,也不能说自己失败,只是太折腾了,我这些年心态也慢慢放平了,该妥协的时候还要妥协,对我来收,在国内稳扎稳打,慢慢发展是最好的结局了,以前的那些弯路和挫折,就把它们当作一次人生考验,现在我至少走出了那个低谷,至少我又有了希望,其中的一个证据就是我竟然又有写词的灵感了,自从三年前的变故之后,我就再没有写词的冲动和心情了,可是今天我回顾了一下往事,除了对一些事情付之一笑之外,还挥毫泼墨,十分钟写了一首《钗头凤》,并非好词,也不想修改,全当本文和这四年的一个总结,聊以自嘲:

清音阁,里尔河,

江湖相忘红尘破;

山水劳,歧路遥,

穷移金融,梦碎法曹,

靠,靠,靠。

 

心猿多,求不得,

四载飘零终索莫;

美人飖,英雄老,

强弓不再,何以射潮,

操,操,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