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西部不在了,但是东部还在,它就是东罗马或者拜占庭,它自称罗马。有一段时间拜占庭甚至恢复了西罗马的大部分领土(得力于查士丁尼和他的将军贝立萨留的个人能力),但是仅仅是昙花一现。拜占庭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好事,罗马帝国东部广阔的疆域它继承了,但是罗马帝国的一系列问题也被继承下来了。所以拜占庭一开始仍旧是积重难返,有一段时间领土就龟缩到了希腊和小亚细亚那一片。于是,当时的皇帝就开始想解决方式了,最后想出来的是:军区制(Theme System)。军区制和朱元璋把中国人分出一部分为军籍很相似,本质都是兵农合一,方便作战。不同的是,朱元璋没有把全国人都编成军籍,而军队的将领也没有实质上的自主权。而拜占庭的军区制则更加彻底,它是把原来的行省撤销,全部换成军区,军区的人都亦兵亦农,对军区的土地进行再分配,每个士兵都有一分土地,平时种庄稼,一旦战争就开赴战场。同时,军区的将领和贵族也得到了很大的自主权,这样战争状态就利于军队的快速反应。这种制度和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比较类似,唐朝的节度使也都是很能打战的,就是因为节度使基本半独立,军队就是私家武装,所以尽管五代中原乱成一锅粥,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却不敢乱动,而宋朝虽然统一了,但是却把军队阉割了,反倒让北方的蛮族有机可趁。军区制本质上是对财富的再分配,将原来集中和不公平的状态重新变成公平的状态。但是实行这种制度是要有条件的,条件是什么呢?很简单,有地分啊!如果没地分,谁给你卖命打战啊?有地分就意味着人口要少,这样才会有多余出来的土地,而当时拜占庭历经从罗马帝国晚期延续几百年的战争,人口急剧减少,这样才为实行军区之提供了社会基础。所以当时实行军区制,一是为帝国提供充足优质的兵员,另一个是将土地能充分利用,这是非常符合当时情况的。所以在当时内忧外患,连年战争的状态下,拜占庭竟然能起死回生,在9到11世纪达到复兴和鼎盛,击败或打残各路蛮族(包括凶悍的阿拉伯人),军区制功不可没。
但是,军区制本身就有隐患,因为每个军区的贵族和长官都有极大的自治权,所以相当于一个土皇帝,下面继续有小土皇帝,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开始的类似于小农经济的制度势必因为土地转让和买卖而不断集中,兼并,这样就导致贫富差距重新变大,随着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激化了社会矛盾,一方面又导致兵员逐渐减少,因为是军区制,所以你有地才能当兵,没地的人当不了兵,而那些少数有地的人又不可能把地分给别人(这是人的本能,你有一百万,即使是抢的,愿意分五十万给我吗?),于是军区制逐渐瓦解。而军区制是拜占庭人能想到的唯一的可以维持帝国生存的制度了,军区制一旦瓦解,兵源就彻底没了,于是帝国只能去找雇佣军来当兵,走上了和古罗马晚期相似的道路,直到灭亡。有人肯定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而且有古罗马的前车之鉴,肯定有人会发现,为什么就没人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这种问题你这种凡夫俗子都能想到,创立军区制度的伊拉克略一世怎么会想不到呢,但是为什么没有寻找解决办法?答案只有一个:无能为力。道理就和晋朝时期群居内地的蛮族问题一样,江统写了一篇《徙戎论》,难道朝廷意识不到这问题吗,非也,而是就算意识到,也是积重难返,根本没法解决,要怪只能怪光武帝刘秀偷懒。
其实,军区制之于拜占庭实际上就像鸡尾酒疗法之于艾滋病患者,军区制实际上只是延长了拜占庭的寿命,但是对于拜占庭的固有的问题以及军区制本身的隐患,所有人都不能彻底解决。那些一拨又一拨的蛮族,难道皇帝说没有就会自动消失吗?军区内的贵族兼并,难道皇帝说不能兼并他们就不会兼并吗?只能说,拜占庭为延续帝国的年柞已经选择了一条最好的办法了,虽然最终还会失效,总聊胜于无吧。军区制瓦解后,拜占庭靠那些雇佣军根本不可能抵挡蛮族的兵锋,领土迅速丢失,再加上内乱(这是它从罗马继承的另一个传统),最后帝国几乎局限在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里了。其实在土耳其对君士坦丁堡的最后围攻时这个羸弱的城市能够抵抗那么久,已经不容易了。它将罗马的文明延续了一千年,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而且对现代欧亚地缘政治都有深远的影响,正是拜占庭人抵挡住了阿拉伯人的入侵,间接地保卫了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否则欧洲可能现在就是阿拉伯人的天下了,而整个世界历史也会很不一样。
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历史规律在中国同样适用,所不同的是,罗马和拜占庭灭亡之后,就再也不存在了,文明没有了,那个曾经荣耀一时的人种也没有了。而中国则是一个朝代灭了,下一个朝代继续,中国的文明继续存在(虽然现在存在不存在还是个很大的问题,不过中国人种现在还在,当然SB极其多,以东北最为集中,原因就是很多东北人都不是正宗华夏人,都是改成汉名的满洲人,以郎朗和很多演艺圈的人为代表)。中国的每个主要朝代开国的最初几十年到一百年,基本都会有一个“盛世”,我们会把盛世归功于帝王的英明和开明的政策,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人口因素。
在每个朝代开国的时候,都经历前朝内乱时候的战乱,中国的战争从战国开始就有范围大,时间长,惨烈悲壮的特点,所以每次一个朝代亡国,必然导致人口急剧减少。那么到一个新朝开始的时候,天下刚刚和平,地方还是那么大,但是人却少了很多,于是便有了很多荒地,所以这个时候的朝廷,只要不刻意地瞎折腾,“无为而治”,不扰民,经济基本可以恢复。因为地多,人少,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土地,有了地,自然可以生存甚至小康,皇帝再不扰民的话,轻而易举就成盛世了。所以,现在有很多马屁文人把什么康熙乾隆夸得什么似的,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而且这两个都是满洲皇帝,他们的时候也就当时中国的农民基本能温饱就可以被那些马屁文人作为盛世的证据,至于这些蛮族皇帝大行文字狱,恶意摧毁中国古典文化的事,那些汉奸文人都基本视而不见,更别说这些皇帝的个人品行,竟然被这些人美化成风流倜傥,想想都犯恶心。中国历史上,真正值得夸的皇帝也就汉代的文景二帝,唐朝的太宗,宋朝的太祖,至于什么号称乾隆康熙,都是蛮族统治者,我们那时都是亡国奴,歌颂这些人不就是我们自己恶心自己吗(那帮残留的满族都不领你的情),犯得着那么贱吗?(在这里我还忍不住骂那些中国的马屁文人,真是舔ZG屁眼舔出屎来都是香的,中国一所臭名昭著的大学—–我不幸在这里读过书——号称有一些历史学者早一些年开始主编《清史》,说什么中国古代都有盛世修史的传统,现在中国已是盛世,所以要给前代修史,那帮学者怎么不睁开狗眼看看二十四史,那些正史有没有乱世时候写的。我不幸还看它已出版的第一部,一开始就说什么阶级对立,农民阶级的先进性,和满洲人取代腐朽的明王朝的历史必然性。那些人就不觉得羞愧吗,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而且虽然亡得可惜,但是亡地一点不丢人,中国有哪个王朝亡国的时候皇帝去殉国了?竟然极其残忍地仍旧贬斥明朝,抬高一个落后的征服者,这种数典忘祖的事情真是除了这些SB学者没有第二个人会做出来。首先,把清朝的历史放到中国的正史里就是对中国历史的侮辱,如果还把这些人搞的虚假肤浅的清史放到正史里那就是对中国历史的双重侮辱。截止到2018年,这部《清史》已经变成一个烂尾工程了,这也是必然的,一群马屁文人和一群土匪政客,三观都不正,怎么会写出一部合格的正史呢)。